Speaker
Description
冲击波和界面不稳定性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理现象,也是高能量密度物理和激光聚变中的关键问题。就冲击波和界面不稳定性研究而言,可以分为三个范畴。一是纯流体力学范畴的冲击波和界面不稳定性,在此范畴粒子(例如电子、光子等)能量传输的作用处于次要地位,人们主要关注质量和动量的传输。二是高能量密度流体力学范畴的冲击波和界面不稳定性,在此范畴粒子能量的传输将发挥重要作用,人们不仅要关注质量和动量的传输,还必须研究粒子能量传输对冲击波结构和传播、界面不稳定性发展的影响。三是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范畴的冲击波和界面不稳定性,在此范畴需要研究伴随冲击波形成与界面不稳定性发展而产生的非平衡、动理学效应,特别是自生电磁场对电子和离子能量传输的影响。针对第三个范畴下的物理问题,本工作探索性地建立了混合流体-PIC模拟方法,电子由无质量的流体描述,多组分离子由PIC粒子描述;流体运动通过求解电子磁流体方程组来获得,电磁场通过求解Ohm定律、Faraday定律来获得。在本报告中,将介绍近年来本团队围绕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和离子混合研究开展的混合流体PIC物理建模,及其在神光装置实验中的一些应用:(1)混合流体-粒子模拟物理建模及其程序研发;(2)混合流体-PIC物理建模在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冲击波和界面不稳定性等问题中的应用;(3)混合流体-PIC物理建模在神光装置内爆实验中的应用。